科大要闻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头条刊发校党委书记姚书志署名文章:7026威尼斯官网探索帮扶有效互促共赢的定点扶贫之路

2018-08-16 13:27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网站 点击:[]

8月20日,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在首页头条位置全文刊发威尼斯官网党委书记姚书志署名文章《7026威尼斯官网探索帮扶有效互促共赢的定点扶贫之路》。全文转载如下:7FE4F3B345 

7026威尼斯官网探索帮扶有效互促共赢的定点扶贫之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陕西高校众多,智力资源密集、培训体系完备、技术储备丰富、科研人才众多,是脱贫攻坚战中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如何充分转化和利用高校的特色优势、使之成为陕西脱贫攻坚的强大推动力?近年来,7026威尼斯官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找准校地联动切入点,主动作为、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帮扶有效、互促共赢的高校定点扶贫新路子。

倾注真情 定点帮扶显成效

7026威尼斯官网2006年开始定点帮扶铜川市印台区,先后实现了该区崖尧村、楼子村、寇村3个村子的全面脱贫。2014年按照“两联一包”安排定点帮扶王石凹村;2017年“双百工程”(百所高校结对帮扶百个贫困县)启动后,全面结对帮扶印台区。王石凹村属于国家级特别贫困村,隶属于印台区王石凹街办,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非沟即梁。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0户519人,其中贫困户75户204人。

2014年帮扶以来,7026威尼斯官网以“两联一包”定点扶贫王石凹村为重点,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以增收为核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落脚点,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0余次、分管负责同志和其他班子成员30余次深入印台区推动脱贫工作,选派4批8名处、科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员,累计筹措各类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使王石凹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降低贫困发生率的“硬指标”,通过持续精准发力,产业单一、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加快改变,特色养殖、中药材种植融合发展的扶贫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累计稳定脱贫22户73人,贫困发生率由39.3%降到25.2%。建设了美丽乡村的“新样本”,几年来,在学校的支持和驻村干部的带动下,修村道、铺水管、安路灯、挖水沟、种绿树、修花墙、建广场,王石凹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整体改变。凝聚了全村党员群众的“精气神”,三任第一书记每年驻村近300天,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建阵地、强班子、聚人心,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万众一心、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

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真脱贫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助推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大水漫灌、大而化之是不行的,必须因户、因人制宜,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才能收实功、见实效。针对王石凹村75户贫困户的贫困现状,7026威尼斯官网坚持“缺啥补啥”,以规划为引领、产业为支撑,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尊重群众意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把准脉,强化规划引领。扶贫要精准,首先是规划要科学。学校组织专家教授百余人次,深入印台区,深入王石凹村及每一户,实地调研,找准资源优势,分析致贫原因,先后形成调研报告11份,制定了以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产业发展工程和党建工程为核心内容的《王石凹村三年整体脱贫和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中,形成了支部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把贫困村脱贫产业发展放在区域整体发展中去谋划,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来布局,立足“药王故里、养生铜川”区域经济发展定位,明确发展以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为特色的脱贫主导产业,引导王石凹村发挥独特资源优势,主动融入铜川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让贫困村搭上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快车。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既规划产业和硬件设施,也对党的建设、文明乡村建设进行谋划,努力引导王石凹村整体协调发展。

——抓根本,助力产业发展。学校尊重群众意愿,找准发展条件与市场前景的最佳结合点,在充分掌握自然条件、群众劳作传统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把花椒、连翘等种植和生态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先进引领,基地示范。通过外出考察与政策支持,鼓励并帮助村民雷新民成为中药材种植大户,程翠娥与陈晓娟成为养羊大户,王三成成为养牛大户,兰忠孝与朱生江成为养鸡大户;先后建立500亩的中药材栽植基地、260亩的花椒种植示范园、115亩的国槐苗圃,养殖鸡10000只、羊1500只、牛50头以上,让贫困群众从原来以玉米、小麦为主的传统种植转向以中草药、干杂果等为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发挥土地面积大、草木丰茂等优势,引导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根据山峁梁多地貌特征,积极盘活煤矿采空区撂荒地,大力发展农光互补产业,流转土地600余亩,群众年均增收20余万元。全村除6户五保户外,69户贫困户均参与合作社发展,确保每户都有了产业脱贫的基础,通过壮大特色扶贫产业,贫困群众真正有了稳定增收的“摇钱树”。

——架桥梁,推动规模经营。把发展合作组织与培育扶贫产业同规划、同推进,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让群众分享到产业链的收益。先后为3个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75万元、奖励资金1万元、贷款发展资金30万元,解决了制约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并着力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采用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兜底包销等方式,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养殖大户4户。学校先后投入11万元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聘请专家提供种养殖技术支持150人次,并设立校园农副产品帮扶销售点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理事会+农户+学校”的合作社经营模式,由理事会负责运营、农户全程参与、学校全面扶持,通过村民入股分红、参与劳动、捆绑发展等方式,将贫困群众像编辫子一样组织到产业链中。特别是结合村子坡多林多的实际情况,把分散经营的散养鸡与合作社发展统筹起来,建成了梦园散养鸡合作社,带动69户贫困户,户均分红达到了800元以上。

——重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学校聚焦脱贫攻坚急需,着眼群众长远发展,高点定位、务实推进村子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解决资金难题,除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万至80万元外,还积极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700万元。修建硬化水泥路8.25公里,新建排水沟5500余米,铺设饮用水管道1300米,不仅将村庄接入了主干公路,而且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通电、通自来水。大力实施村庄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修建花墙500米,植树绿化2600株,绿化硬化面积2000平方米,绘制了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的22幅文化墙共400平方米。为解决村民晚上摸黑出行的问题,学校还出资12万元安装路灯49盏。经过三年发展,群众普遍认为“村里两三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曾经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如今都市游客时常驻足的美丽乡村。

——强素质,注重智力扶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着眼教育扶贫,先后组织专家教授开展连翘种植、肉羊肉牛养殖、扎染、裁剪等多种形式的特色扶贫培训6期,组织群众赴富平等地考察学习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管理,累计培训农民500余人次。贫困群众在培训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技术技能,而且增强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自发众筹资金发展种植、加入农业合作社、抢种时令经济作物等在群众中蔚然成风。学校特别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开展了“手拉手”帮扶行动,设立了“汇海特别奖学金”,举办了“山里孩子进古都”夏令营等活动,直接受益学生达1600余人,让山里的孩子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探索推进 攻坚路上启示深

7026威尼斯官网投身于扶贫脱贫浪潮之中,几年来包村帮扶倾真情、出实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不仅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王石凹村贫困群众增产增收,也更好地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了校地联动、共进共赢。

——发挥科技优势、推动产业扶贫,是高校助推精准脱贫的关键环节。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游则游”的原则,帮助王石凹村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扶贫思路,并先后为印台区当地企业开发新产品30多种、改进技术近50项、技术成果转化应用45项,促进一批传统企业实现了转型,带动了当地发展。实践证明,先进科学技术始终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精准扶贫的最大优势所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支持科研人员把论文发表在广袤大地、技术应用于田间地头、专利转化为企业效益,促进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帮扶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

——发挥智力优势、强化参谋资政,是高校助推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启动后,学校总结高校定点帮扶规律,立足印台区情实际,提出了“果乡瓷都、魅力印台、科大参与、共创未来”的帮扶思路,重点实施智力、教育、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民生、志愿“八大帮扶工程”,为地方当好“智囊团”,把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全面嫁接到地方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实践证明,高校帮扶既要重视在硬件扶助上做文章,更要把高校智力优势和地方发展结合起来,为地方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建议、规划编制等贫困地区的稀缺资源,帮助地方发展理思路、定理念,出小点子、谋大战略,帮助地方科学持续发展,才能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 。

——发挥人才优势、搭建“双创”平台,是高校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在帮扶合作中,2017年学校与印台区先后对接帮扶项目37个、全面完成34个,特别是围绕产学研融合,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制瓷文化,与印台区陶瓷紫砂企业建立“陶瓷紫砂工业一体化示范基地”,合作开发日用瓷器产品,牵头联合陶瓷企业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全面打响“耀瓷”品牌,预计带动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实践证明,贫困地区的山梁沟峁中孕育着高校创新创业的机遇和空间,扶贫不仅是单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双方互利共赢的平台。结对帮扶为高校提供了服务贫困群众、服务贫困地方发展的机会,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双创”平台,在扶贫中充分调动校地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扶”的过程中找到“创”的机遇,就能实现共创共进、双赢发展。

——发挥党建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是高校助推精准脱贫的坚强保障。在驻村帮扶中,第一书记牢记使命,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大责任,持续规范组织生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将党员干部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彻底改变了过去党支部软弱、涣散的局面,为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扶智扶志始终贯穿在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动员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通过评定“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脱贫攻坚示范户”等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心态,增强脱贫信心,脱贫致富的热潮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给寂静的小山村增添了无限活力。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也全面锻炼了高校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担当和情怀,考验锤炼了师生的纪律观念、群众感情、意志品质和作风能力,为“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坚强的党组织是贫困群众的主心骨,高校扶贫过程中要将帮扶基层建强夯实党组织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宣讲帮扶政策、传播先进文化、营造积极氛围,引导困难群众树立信心和决心,筑牢脱贫致富思想根基,向全面小康之路大步迈进。(文/姚书志)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热点聚焦”栏目报道链接如下:

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1808/20/81857.html

(核稿:崔楠 编辑:刘倩)

上一条:67项!威尼斯官网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再创新高 下一条:威尼斯官网校友蔡煜东同志任中共汉中市委委员、常委、组织部部长